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披露收官,行业在盈利复苏与费率改革中交出答卷。
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公募基金去年合计实现盈利1.29万亿元,不仅终结了过去两年连续亏损的阴霾,更将行业近三年累计亏损金额压缩至6081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以4447亿元的净利润表现强势回归。
与此同时,行业费率改革的深层影响逐渐显现,全行业管理费收入连续第三年收缩。第一财经统计数据显示,公募行业去年管理费收入为1246.84亿元,较费率改革启动前的2022年高位减少203亿元,在总规模增加了24%的情况下,降幅达14%。管理费收入与规模增长的“剪刀差”持续扩大下,行业洗牌仍在继续。
连亏2年后首转盈
行至4月初,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基本披露完毕,去年一年的实际经营成果也随之显现。
第一财经基于Wind数据统计,公募旗下产品去年一年合计盈利1.29万亿元,终结了此前连续两年的连续亏损态势。至此,公募行业最近三年的亏损金额已经缩至6081亿元。
在这场业绩“翻身战”中,股票型基金强势回归,以4447亿元的净利润成为公募行业去年盈利的主要驱动力。这也是自2022年市场调整后,股票型基金首度实现年度利润转正。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转变与A股市场的结构性回暖有关。
纵观去年表现,A股市场整体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从年初的小市值风格迅速回撤、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走弱,到政策资金逐步入市维稳、A股市场震荡走高后陷入盘整。截至年底,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的年涨幅均超12%。
市场赚钱效应的爆发,让公募行业各类产品的业绩均有所反弹,尤其是与股市相关度最高的权益类产品,因而带动年度经营成绩也增色许多。据第一财经统计,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在内的权益类产品,去年的基金利润合计达5418.44亿元。
在这之中,指数型产品成最大赢家,以近4376亿元利润贡献了权益类产品超八成的收益。就单只产品而言,年度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的基金产品共有11只,除了天弘余额宝以外,其余10只基金均为ETF产品。
最高者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全年盈利564.35亿元,不仅填平2021年以来的230.27亿元的亏损,还实现334.08亿元净盈余。易方达、华夏、嘉实旗下沪深300ETF同样上演“逆袭”大戏,三只产品去年合计盈利超900亿元。
作为此前两年的“重灾区”,主动权益类基金交出了一份相对不错的成绩单,超过六成产品实现盈利。Wind数据显示,已有数据的445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中,合计盈利866.65亿元。这一表现虽较2022年6712亿元、2023年1.29万亿元的巨亏显著改善,但距离2021年和2020年的“高光期”仍有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债券类产品继续扮演压舱石角色,去年四个季度均保持盈利,全年基金利润达4140.87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以2279.95亿元次之。在近五年的行情中,这两类产品每年度均保持2800亿元以上的盈利。
国际(QDII)基金也是去年尤为亮眼的品种,以803亿元盈利创出历史纪录,不仅终结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下跌态势,更一举覆盖此前累计773.47亿元的亏损。除此之外,另类投资基金、FOF基金也有一定盈利表现,全年基金利润分别为159亿元、51.12亿元。
费率改革颇具成效
除了基金产品的情况,随着年报披露的还有基金公司的管理费等相关收入。在监管引导行业让利投资者的背景下,这些指标也备受市场关注。第一财经基于Wind数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公募行业全年共收取管理费用1246.84亿元,同期产品总规模为32.35万亿元。
这一数据较上一年的1350.74亿元,减少了超过100亿元。若与公募费率改革的前一年(2022年)相比,在总规模增加了24.33%的情况下,对应的年度管理费减少了203亿元,缩水幅度达14%。
自2023年7月费率改革启动以来,主动权益类产品是率先集体降费的品种,这从数据上也尤为明显地体现出来。据第一财经统计,主动权益产品的管理费较上一年已减少了32%,较2022年则降低近44%。
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国际(QDII)基金等类别的管理费仍保持稳定增长,三者全年分别收取了347.29亿元、289.16亿元、34.66亿元的管理费,均创下历史新高。
从基金管理人角度来看,管理费超过50亿元的基金公司只剩3家,同时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天花板”再度降低,再无“90+”亿级管理费的基金公司。作为榜首的易方达基金管理费收入已经连续三年减少,去年为82.1亿元,较上一年再度下滑11.28%。
另外两家“50亿元”管理费俱乐部的是华夏基金和广发基金,二者分别为63.98亿元、58.43亿元;此外,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等4家公司的管理费均超过40亿元,这些公司管理费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中大型公司身上。据第一财经统计,在全市场有近三年数据的公募基金管理人中,将近56%的公司管理费收入出现下滑;在管理费超过10亿元的30家基金公司中,这一比例超过四分之三。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的托管费、支付给销售渠道的客户维护费也同样有所下降。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公募基金的托管费、客户维护费分别276.47亿元、354.8亿元,同比下降3.48%、8.38%。
如今,公募行业费率改革已经行至第三步,即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今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作为这一阶段的重点,去年公募基金产品支付的销售服务费为284.45亿元,同比增加了13.25%。
“基金降费的本质是优化基金投资环境和提升基民投资体验。”华南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行业综合费率水平继续稳步下降,将进一步指导公募基金行业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也有利于降低投资者投资成本和基金资产的交易成本。“降佣降费大的背景下,全行业、全产业链需要共同努力,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源,并相对应地做出一些调整,让各方都处于正向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