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2024年5月11日,国家领导人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并且明确指出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中思政课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守正:稳固思政课根基

一政治导向守正:坚定维护“两个确立”“两个确立”在政治领导核心和思想导向方面确保了党正确的前进方向,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强化了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政治、制度、组织和思想优势。坚定不移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举起思想的旗帜,为新征程的开启、新目标的实现和新伟大事业的开创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和思想保障。坚定不移拥护“两个确立”是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必须守住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深入发展的根本遵循。

二理论基础守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的立身之本,它提供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思政课姓“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都是思政课的主体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表明了党对待科学的科学态度、对待真理的真理精神,也是通过思政课教学要使学生牢固树立的基本信念。

三教育目标守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建设与发展关乎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塑造与精神引领。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教育系统肩负着为这一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民族复兴的大局,教育发展必须立足发展大势和发展全局,着眼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努力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一代新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离不开强大的的精神力量和价值支撑,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抓好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抓好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工程,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

四文化传承守正: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国家领导人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括诸如“天下为公”、“民惟邦本”等理念,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及道德观。这些文化资源不仅是辉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与价值体系的展现,为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革命文化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现出的坚韧不拔与创新精神,特别是以建党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对于激励年轻一代树立正确信念、汲取历史力量及培养坚强品格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它面向未来,强调科学性与普及性,旨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这一文化的灵魂,不仅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理想,也促进了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创新:激发思政课活力

一优化思政课教材体系,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的创新离不开教材体系的优化,这是确保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核心。要紧扣时代脉搏,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有机融入思政课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权威性。教材的编写应注重逻辑性与系统性,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知识架构,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启发性的案例。此外,还应突出教材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持续优化教材体系,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有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讲好中国故事。国家领导人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就要用好“活”的现实,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引入鲜活的社会实例,如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科技创新的辉煌成就、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等。通过这些具体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与魅力。讲述中国故事时,要注重情感与价值的传递,展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气和担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结合国际视角,对比不同发展道路,彰显中国故事的独特价值和世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为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用好网络数字空间,提升育人效能。数智时代为我们认识事物和开展实践提供了全新的钥匙,这种改变,首先发生在技术和设备上,继而在应用上,而后又在理念和逻辑上,驱动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向着新的范式转变。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同时,充分挖掘网络数字资源的潜力,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等手段,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拓展。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指导。此外,通过构建网络学习社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态。这些创新举措将有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升育人质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何雨萱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