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经典语录 >

五首唯美咏露诗词,字字如珠,美得令人心醉

-1-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扬州大学教授刘勇刚认为,秦观为寄托对长沙歌女的恋情而创作此词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七夕之时。公元1097年七夕,秦观在郴州写下《鹊桥仙》,借牛郎织女的相会寄托了自己对长沙佳人的深情。

词咏七夕的主题,开头即勾勒出独特的诗情画意。"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巧妙地揭示了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内核。银河"迢迢暗度",描绘出相隔遥远的离愁惆怅。一朝"金风玉露"的短暂相逢,反衬出爱情的"柔情似水",却终成"佳期如梦",不忍"顾鹊桥归路"。

高潮处情真意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名言宝贵,既指明了牛女爱情长恒的特质,亦道尽了作者对挚爱的执著期许。全词抒情入木三分,写景生发,情味浓郁,意境遐迥,堪称千古绝响。

-2-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822年白居易前往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当时朝廷昏暗,党争激烈,诗人自求外任后顿觉轻松。全诗巧妙摄取两幅迷人自然景致并加以组接:一为夕阳西沉,晚霞染江;一为弯月初升,露珠晶莹。分景各育佳境,合景则意韵无穷。诗人恰当运用生动比喻,盎然写出景物变化,渗透了远离尘嚣后的解放情绪。

开篇"一道残阳铺水中",形象传神地描绘残阳平铺于江面的柔和景象。"半江瑟瑟半江红",细腻刻画江面波光粼粼,光影变幻。过渡至"九月初三夜",引出深秋夜色。终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新颖巧妙地比拟露珠晶莹,新月弯曲,构筑出秋夜静谧之境。

诗人以"暮""夜"两词贯通前后,营造了沉浸于大自然的时间流逝感,寄寓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作品抒景传神,情韵浓郁,堪称白居易诗作精品。

-3-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诗人与友人相聚之时,寄赠杜元颖。开篇"中庭地白树栖鸦",笔触朴实,描绘月下树阴鸦鹊栖息的静谧景象,营造出清冷空明的意境。"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细腻写尽露珠打湿桂枝的情景,字字凝炼,耐人玩味,引发美好遐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一开即言正题,但诗人未直陈己怀,而是运用委婉疑问"不知秋思落谁家",含蓄传神地抒发思亲之情。字里行间,浓浓相思之意油然而生,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最后"落"字新奇别致,比"在"字更添生动形象感。

全诗清新秀丽,意境优美,将中秋夜静谧月色与思乡怀人之情完美融合,情景交融,语言隽永,可谓唐诗杰作。通读遗韵无穷,令人回味无尽。

-4-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题材,要避免平庸陈词,杜甫善于在处理这一题材时显示大家风范。

这首诗开篇即洋溢凄凉:"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鼓冷落,雁声凄婉,渲染出边塞荒凉景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巧妙转入月夜,露白月明,写实亦有主观加注,点到即止,意蕴深长。前四句信手挥洒,反衬后文情意弥浓。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直抒胸臆,亲情凄凉,命运无踪,引人怜悯。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进一步抒发忧虑,书信暂无去路,亲人生死未卜,发人深思。全诗首尾呼应,承转自然,简练凝炼,意境深远,可谓杜甫抒怀之杰作。

-5-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彭泽任县令后即辞官归园田居,并作《归园田居》五诗抒怀。本诗为其中第三首,短小精炼,蕴含深意。

首四句描写诗人南山下耕作情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写生计并非所求,侧面彰显随性自在之境。"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刻画清晨劳作、月夜归家,透露乐在其中之愉悦。

后四句抒发执着理想、远离尘世的坚定志向。"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具体描写劳苦,反衬诗人执志耕作之决心。"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则昭示宁可艰辛亲力耕作,也不愿违背隐逸理想,坚守内心操守。结尾两句点睛,昭示全诗主旨。

全篇笔法纯朴凝练,语言质朴自然,却写意入木三分,情趣盎然。在平淡中寓深旨,在质朴中显风骨,可谓陶诗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