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杯o3成OpenAI“性价比之王”?ARC-AGI测试结果出炉:得分翻倍、成本仅1/20

得分比第二名翻倍,成本却仅为1/20?!

o3中杯在超难推理任务ARC-AGI上的新成绩,属实又给众人带来了亿点点震撼。

根据ARC Prize官方介绍,本轮测试得出的关键结论如下:

  • o3 (Medium) 在ARC-AGI-1上得分为57%,成本为1.5美元/任务,优于目前所有已知COT推理模型;
  • o4-mini(Medium)在ARC-AGI-1上得分为42%,成本为0.23美元/任务,准确率不足但成本优势明显;
  • 在难度升级的ARC-AGI-2上,两种型号模型的准确率均未超过3%

按照最新ARC测试,中杯o3堪称目前OpenAI所有模型中的“性价比之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24年12月OpenAI在“双十二”直播活动中发布的o3模型,最新成绩可谓“大幅缩水”。

当时o3在低推理能力设置下(Low)得分高达75.7%,并且让模型推理更长时间后,其得分更是首次超越人类(85%)飙升至87.5%。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短短几个月过去,o3模型在ARC测试上的得分差异明显呢?

原来前后两个模型虽然名称一样,但实际并非相同的模型

OpenAI当下最新的o3,已针对聊天和产品应用进行了微调。

图源:ARC Prize官网

甚至,OpenAI研究员们也强调,最新发布的o3并未专门针对ARC-AGI测试进行训练。

也就是说,中杯o3第一次挑战ARC难题就取得了好成绩。

宾大沃顿商学院教授Ethan Mollick更是直言:

现在有更多的证据表明, o3代表着一次重大进步。

与此同时,时代杂志发表的一篇独家文章表示,o3优于94%的专业病毒学家。其在这一专业领域的准确率达到了43.8%,相比之下博士级人类专家的准确率仅为22.1%。

中杯o3 ARC-AGI测试成绩出炉

ARC-AGI是一项旨在评判大模型的“智力”,或者说“AGI能力”的基准测试。

里面包含了一系列拼图问题,要求AI从不同颜色的方块中识别出视觉模式,并生成正确的 “答案” 网格。这些问题主要是为了迫使AI适应未曾见过的新问题。

正如开头所言,在ARC-AGI-1中,o3模型曾以75.7%的得分“称王称霸”。而在看到这一成绩后,ARC官方感受到了进一步更新的紧迫性。

于是在2024年3月,他们上新了ARC-AGI-2版本,核心目标是测试模型能否高效地获取超出其训练数据的新技能。

具体而言,在ARC-AGI-1基础之上,官方引入了更多符号解释、多组合规则以及需要更深层次抽象的任务,难度再次大升级。

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测试基准,在OpenAI最新上线了o3和o4-mini之后,ARC又重新进行了测试。

除了中杯o3取得的好成绩,更多测试结果如下:

首先是o3 (high),ARC官方自称耗费超过5万美元,最终仍未获得o3 (high)的完整测试结论。

理由是,在高推理能力设置下,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均无法响应或超时,最后只有不到一半的任务返回了结果。

不过参与审查的Mike Knoop表示,建议默认使用o3 (high)设置,除非遇到超时才切换到Medium选项。

同时他认为,虽然中杯o3的准确率远低于o3-preview(去年12月的版本),但毫无疑问o3整体在准确率和成本优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如今,你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买不到o3级别的AI推理能力。

一言以蔽之,本轮测试结果表明,中杯o3在继承o3-preview大部分新功能的前提下,成本有了大幅下降。

除此之外,ARC官方还得出了三个关键发现:

1、早期响应准确率更高:模型越早返回的任务,准确率越高。而那些耗时更长(无论是运行时间还是token使用量)的任务,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2、高级推理可能效率低下:在相同任务上比较中杯o3和o3 (high)时,发现后者始终使用更多token来得出相同的答案。

3、每秒token数的最小变化:在o系列模型中,不同任务的每秒token数差异较小。特别是o3-mini-low和o4-mini-low的吞吐量(tok/s)高于中高版本。

One More Thing

顺带一提,ARC官方早前还测试过DeepSeek-R1。

最终结果是,在ARC-AGI-1基准上,DeepSeek-R1得分为15.8%,远低于o3模型。

你怎么看o3的新测试?

参考链接:

[1]https://x.com/arcprize/status/1914758993882562707

[2]https://arcprize.org/blog/analyzing-o3-with-arc-agi

[3]https://arcprize.org/blog/r1-zero-r1-results-analysi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作者:一水,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