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记者走基层|小烧饼“共享”成就大产业

4月8日,阜城县盛亿隆食品产业园生产车间,工人操作自动化设备包装烘烤好的烧饼。河北日报记者 焦 磊摄

4月8日清晨,河北省阜城县盛亿隆食品产业园。金灿灿的阳光透过厂房玻璃,与车间内的暖光融成一片。走在参观廊道,麦香混着芝麻焦香扑鼻而来——1号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正有节奏地运转。

不锈钢和面机匀速搅动着面粉,雪白的面粉在滚筒里翻卷成团。机械臂精准抓取面团,眨眼间压成面饼。传送带载着面饼滑向烤箱……“以前手工做,一天最多做2000个,现在一小时能出1.2万个。”技术员老王拍了拍身旁的设备说。

在这座占地246亩的园区里,每天有100多万只烧饼发往各地,带动了面粉、冷链等10余个相关产业发展。谁能想到,这个现代化食品基地,竟源自20多年前的街头烧饼摊。

“最开始在北京街头支炉子,就靠一口酥香手艺,食客排成长队。”盛亿隆集团董事长李国印说,2001年他在济南开出首家“盛亿隆”门店,“就想让顾客吃得干净放心”,朴素的初心,成了连锁事业的起点。从选址培训到统一配送,一步步打拼,加盟店如今已达2.3万家,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连一些海外华人社区都能尝到这口“中国酥香”。

2022年,阜城县向李国印抛出橄榄枝。“家乡的产业基础和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我下定决心回家乡发展。”他说,去年产业园正式投运,超意兴、可鑫小丸仔、玖久同心等山东餐饮企业也相继入驻。

产业园还是一个创业孵化基地。在培训教室里,炉座烧饼、饺兄面弟等课程正热闹开讲。阜城经济开发区负责人介绍,园区除了直接吸纳本地工人就业,还组织培训创业者。目前,盛亿隆加盟店共带动7万多人就业。

“单个烧饼利润几毛钱,但聚沙成塔就是大产业。”李国印望着物流区待发的冷链车说。今年企业又推出新举措,经销商升级为城市合伙人,不仅享有区域独家经营权,还能共享生产环节,参与集团利润分红。“合伙人深度参与生产研发、品牌建设,和集团发展深度融合。”山东、河南已有10余名经销商率先转型,彼此赋能,共享共赢。

暮色里,园区货车排成长龙,满载的烧饼即将发往石家庄、郑州等地。2号车间正在调试设备,投产后日产能将达500万个烧饼。刚结业的学员攥着操作手册走出园区,他们要把这缕饼香带到更远的地方。这缕穿越千年的烟火气,正在共享发展的新火种中,煨出愈加醇厚的时代滋味。(河北日报记者 邢 云 焦 磊)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