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云南越冬栖息的候鸟北迁即将结束,其中包括被称为“高原精灵”的黑颈鹤。从近期统计数据来看,在过去的这个冬季,在云南各地越冬的黑颈鹤数量都超过往年。
黑颈鹤北迁近尾声
越冬候鸟数超往年
近日,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云南昭通大山包出现了降雪天气。时值候鸟北迁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黑颈鹤迁徙不受影响,在鹤群的主要夜宿地——大海子,当地管护局组织护鹤员加大频次给鹤群投食,保障这些“高原精灵”有充足的体力踏上北迁行程。
据保护区管护局统计,在过去的这个冬季,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有2178只,比上一年略有增长。加上周边的永善县、巧家县和大关县,整个昭通地区的越冬黑颈鹤超过2500只。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所长 赵子蛟:我们也监测到了从甘肃尕海过来的,还有青海过来的黑颈鹤。相当于东部种群传统繁殖地,更往北的一些地区黑颈鹤也跑到大山包来越冬,也是一个新的发现。
据云南各地统计数据显示,整个越冬季节在云南纳帕海现身的黑颈鹤为562只,连续四年超过500只。在会泽越冬的候鸟也比上一年明显增多,包括黑颈鹤、灰鹤、蓑衣鹤、沙丘鹤等共1647只,刷新了历史同期观测数据,其中黑颈鹤1164只,数量也是近年来最多的。
越冬栖息地生态改善
鹤群“生活无忧”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作为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云南各处黑颈鹤栖息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远道而来的鹤群“生活无忧”。
大山包是黑颈鹤的重要越冬栖息地,也是鹤群往返周边多处栖息地的中转站。在这里,护鹤员陈光会已经工作了25年,近期在给黑颈鹤投食和监测中,陈光会发现鹤群中出现“五口之家”。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护鹤员 陈光会:有三只小的黑颈鹤,两只大的,一个家庭就是五只。往年小鹤有一只的、两只的,今年发现小鹤有三只的,比较稀奇。
在云南曲靖市的会泽县,越冬黑颈鹤群也出现了“拉家带口”的现象。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因为2024年降雨充沛,湿地水位相对稳定,湿地面积也比往年更广,加上一系列措施的开展,为黑颈鹤越冬创造了适宜的自然环境。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资源保护科科长冯正林:2024年年底,我们组织护鹤员对湿地周边的高秆作物进行了清理,进一步减少人为活动干扰。经常能看到两只成年鹤带着两只幼鹤,在湿地里、田野间栖息、觅食。
在云南香格里拉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已经转化成了全民行动。截至目前,林草部门推行湿地修复面积1.1万亩,将保护条款写入村规民约。2025年3月起,涵盖纳帕海周边15个村民小组的23名巡护员开展起了日常管护。
科技手段日趋完善
为鹤群越冬保驾护航
近年来,云南多处黑颈鹤越冬地不断完善现代化管护措施,打造“人机协同、空地互补”的立体巡护模式以及智慧化监控系统,用科技手段确保黑颈鹤安全越冬。
在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屏幕,实时观看黑颈鹤的活动情况。
目前,大山包保护区正与国内相关单位合作,开展无人机巡航试点及候鸟迁飞通道保护项目,准备建设鸟类环志站,升级改造大山包野生动物救护站。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所长 赵子蛟:可以对黑颈鹤还有其他水鸟进行智慧化识别,可以对它数量进行统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门开发的“一部手机保护鹤”平台也已投入使用。通过平台,管护局人员能对保护区的所有监控设备进行管理,并对保护区关键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有效弥补人工巡护的不足。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资源保护科科长冯正林:如果有人入侵了保护区,进入了不该进入的区域,平台就会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这个设备,通过这个平台对入侵者进行实时监控,现场取证。
香格里拉市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从2020年起,就启动了智慧监测网络建设工作。目前已初步建成湿地中心监测平台,24小时不间断运转,现在已经基本能对纳帕海常见的30多种鸟类实现“鸟脸识别”。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