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苏文化润基层!郏县谱写传承新篇章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杜冠甲 李繁森

3月28日,走进郏县茨芭镇东坡小学,校园里传来孩子们吟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童声。教室里,“三苏”画像栩栩如生,窗边摆放着学生自制的东坡诗词书签,精巧而富有创意。

该校校长王广钦介绍,学校以“东坡”命名,《我爱苏东坡》是校歌,背诵三苏经典诗词是校规,这一传统已坚持了几十年。在当地村子里,即便不识字的老人也能背上几句三苏诗词。东坡小学,正是郏县推动三苏文化扎根基层的生动缩影。

郏县与三苏的渊源可追溯至北宋,苏轼晚年葬于郏县小峨眉山,其弟苏辙、父苏洵衣冠冢相伴,形成“三苏坟”这一重要文化地标。近年来,郏县秉持“保护、传承、创新”理念,通过政府主导、校企联动、全民参与,让三苏文化从历史中“活”起来,深度融入城乡百姓生活,同时赋能当地经济发展。

郏县将三苏文化作为县域发展的核心IP,全方位构建传承体系。走在郏县街头,东坡大道、三苏汝河大桥、东坡文化广场等标志性建筑相互映衬,“三苏”印记随处可见,彰显着三苏文化魅力。

为提升三苏文化影响力,郏县先后承办了三届全国苏轼学术研讨会、两届中国三苏文化诗词大会,吸引了全国各地文化爱好者和游客。2023年,该县成功加入“东坡文化节”城市联盟,进一步提升了郏县在“三苏”文化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郏县三苏园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永军介绍,每逢春节、中秋等重要节点,园区就会举办诗词朗诵、非遗展演、文创市集等活动,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单日客流更破万。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郏县实施文物本体维修、“三防”工程,优化景区基础设施。同时,打造“三苏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将苏轼“功废于贪、行成于廉”等名言融入廉政教育。该县文广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仝军教介绍,郏县坚持规划先行,编制《三苏祠和墓文物保护总体规划》,还精心设计“跨越千年寻三苏”研学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学生前来体验。

郏县积极还探索三苏文化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形成“文化 +”模式。在政务服务领域,郏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打造“三苏文化长廊”,推出“十免服务”;在乡村治理中,融入三苏文化的民本思想、家风家训等元素修订村规民约;在廉洁教育方面,郏县纪委监委深挖三苏廉洁文化,推出《三苏清风廉洁传》等廉政微视频,推动廉政教育向基层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在经济发展方面,郏县创新“东坡文化 +”多种业态。陶瓷、茶食、厨具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位于郏县长桥镇的河南东坡饼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制作东坡饼。该公司总经理赵听杰表示:“我们的东坡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有4个系列7个品种,不仅在国内畅销,还出口到了日本、迪拜等国家。”同时,依托苏轼“美食家”形象,当地还开发东坡酒、东坡茶等20余种特色赋能产品,带动就业超千人,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文旅融合方面,郏县整合三苏园等资源,推出东坡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打造“郏乡有礼”文创品牌,推出十个系列350余种产品,其中,“东坡瓷韵”系列产品备受青睐。全省首家三苏主题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东坡书苑”城市书房,藏书超5000册,成为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典范。

在文化传承上,郏县构建“家—校—社”联动的立体传承网络,深入挖掘三苏文化资源,推进三苏文化进校园,组织编写《三苏文化教育读本》,将三苏文化融入课堂,并打造7所示范学校推广经验;在社区层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凝聚作用,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三苏文化传承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年均300余场次。

“未来,我们将以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三苏文化为核心,统筹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活化、教育传承、转化利用,塑造坚定文化自信的‘郏县样本’,让三苏文化成为郏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滋养与文化标识。”郏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府副县长杨洪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