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扬州地区生产总值从6013亿元增长至7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5.8%左右;工业开票销售从6126亿元增长到9124亿元,4年连跨3个千亿台阶。江苏扬州在经济发展领域持续发力,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崭新的姿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努力书写好“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的时代答卷。
项目建设
驱动经济发展新跨越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动力源”,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加速器”。一季度以来,扬州市列省、省民资、市重大项目的开工率分别达69.7%、66.7%和80.4%,投资完成率超30%,顺利实现“开门红”“开门稳”,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忙碌作业……总投资50亿元的骏驰通高端柔性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作为扬州经开区今年实施的重大项目,该项目将打造超薄高频柔性覆铜板智能制造基地,自年初开工以来,其建设一直拉满“进度条”。
“骏驰通高端柔性新材料项目将引入国际先进产线,高起点打造超薄高频柔性覆铜板智能制造基地。”上海骏驰通新材料扬州项目相关负责人周永高介绍,产品主要面向高精尖智能终端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图源:扬州经开区发布
重大项目“加速跑”的背后,是扬州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核举措。今年,扬州市计划实施33个列省重大项目、18个省民资项目及603个市级项目,年度投资超1500亿元。为保障项目落地,扬州市深化“121”工作机制,通过领导挂包、专班推进、要素保障“三管齐下”。
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扬州经开区出台了《项目服务白皮书》《项目管理绿皮书》,以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为结果导向和唯一标准,构建了“专业化、个性化”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服务链。
产业发展
多元布局与特色发展的协同共进
扬州的主导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2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排名前十的主导行业呈现“9升1降”态势,除“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外,其余行业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增速均超10%,合计拉动全市产值增速5.2个百分点。
图源:扬州统计微信公众号
扬州传统机械装备产业优势明显,在数控成形机床、饲料粮油机械、工程液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有着良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其中,邗江数控成形机床产业集群已形成上游研发、原材料生产,中游数控成形机床生产,下游应用、配套服务等完整产业链。在新形势下,扬州数控成形机床产业集群发展朝着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去年,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扬力集团)大型智能化偏载多工位压力机完成交付,作为国内多工位闭式压力机首台套产品,该设备拥有国内同类机床最大冲压吨位——3250吨,可实现汽车大型覆盖件一次冲压成型。“只有发展智能智造,打造智能车间和智慧工厂推动数字化转型,才能源源不断地给企业发展注入动能。”扬力集团董事长林国富这样认为。
除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外,扬州的新兴产业在蓬勃发展。氢能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扬州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江苏耀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自落户广陵经开区后,便聚力水冷电堆研发,同时兼顾水冷电堆的两个材料体系——碳复合板材料体系和金属板材料体系,逐渐成长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推进碳复合板电堆和金属板电堆双元产品的新能源企业。
科技创新
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近年来,扬州市以基础研究提升推动新成果转化应用,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日,由扬州市扬杰科技牵头成立的江苏省第三代半导体功率芯片与模块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该实验室聚焦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构建“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模块集成”全链条研发体系,标志着我国功率半导体产业向高端化、自主化迈出关键一步。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瑶表示:“上市之初,我们的研发费用占整个销售额的3%,2024年,这个占比已经近7%。我们希望在功率半导体这个领域,从以前的跟随者、跟跑者,逐渐成为部分领域里的创新者、领跑者。”
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平台,以基础研究推动产业创新。去年以来,扬州市高标准建设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支持扬州大学、扬杰电子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打造基础研究的战略支撑极;同时,7个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过200个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3个项目获批省基础研究专项,应用基础研究实现新进展。
图源:扬州新闻微信公众号
在此基础上,今年,扬州市将探索建立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杰青—优青”梯度支持机制,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项目50项,争取省市联合基础研究重点专项支持,在高性能凝胶电池、作物基因编辑、禽畜抗病设计等领域力争取得原创性成果。
文/崔欣
资料来源:扬州发布、扬州新闻微信公众号、扬州经开区发布、扬州统计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