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国补”政策推动、智驾价格下探、汽车“价格战”初见端倪……今年一季度,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呈现持续回暖趋势。
4 月 10 日,2025齐鲁春季车展暨第51届齐鲁汽车展览交易会启幕。作为山东“顶流”的齐鲁车展,本届车展上消费者的购车偏好发生了哪些改变?在电车、油车开启新一轮市场角逐,高阶智驾“卷”起价格的背景下,汽车市场又呈现出怎样的新走向?
一季度“开门红”
车市“暖春”悄然而至
4月10日上午,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内人声鼎沸,前来看车、购车的消费者络绎不绝,纷纷在各展台前驻足流连。
燃油、混动、纯电、增程……首批消费者的购车意向多样而强烈。齐鲁春季车展首日的热闹场景,无疑是“国补”政策影响下汽车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
据媒体报道,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汽车国内销量达2557.7 万辆,同比增长1.6%,消费潜力正不断释放。
步入2025年,汽车消费市场延续了去年的上扬态势,保持稳健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前两个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5.3万辆和45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3.1%。
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分析指出,这种增长背后有着诸多驱动因素,而政策扶持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一举措犹如一针强心剂。
据统计,早在2023年末,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就已高达 2.8 亿辆,其中处于核心换购高峰期(4 - 9年)的车型约为 1.1 亿辆,已然进入大规模更新周期。在以旧换新这场“及时雨”的带动下,增量市场成功撬动。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也纷纷看准促消费的时机,相继出台并逐步落实相应的促消费政策。不少城市抓住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契机,以消费券等形式,为车市增长进一步注入动能。
借助2025齐鲁春季车展暨第 51 届齐鲁汽车展览交易会的东风,济南市槐荫区同步推出2025年槐荫区汽车消费券活动,补贴金额高达200万元,旨在激活汽车市场的消费潜能。
在政策扶持与消费活力释放的双重驱动下,今年第一季度,汽车消费市场整体表现亮眼,车市顺利步入回暖周期。
电车油车非零和
“双轨并行”成趋势
在汽车消费活力充分释放的大背景下,油车与电车这一细分赛道呈现出何种趋势,消费者又会作何选择?
首批进入会场的戴先生表示,他此次前来是想为家里换购一台MPV车型,以满足家庭出行的需求,但是在选择新能源还是纯燃油车时却犯了难。
“新能源车舒适性配置比较多,而且用电比较便宜,日常通勤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但是更新迭代太快了,有些OTA升级也无法兼顾硬件,所以我还要综合考虑一下。”
买“电”还是买“油”,成为近年来汽车购置过程中的一个核心话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车发展势头迅猛,步步紧逼;油车则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2024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40.9%,较2023年提高了9.3个百分点。
在本次齐鲁春季车展上,新能源汽车展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特斯拉、理想等一线品牌备受青睐,比亚迪等国产顶流新车同样吸引了大量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是技术创新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燃油车在市场中依然占据着一定的份额。
记者在购车统计处观察发现,相当一部分真实订单为燃油车车型。一位购买了上汽大众帕萨特Pro的消费者表示,燃油车有着稳定可靠、补能速度快、保值率高等优点,这些因素是他买车的首选因素。
据统计,自2024年12月起,燃油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从低谷触底反弹,连续三个月突破50%的分水岭,今年1月更是攀升至 58.5%。这一波动表明燃油车在市场中仍具备一定的韧性。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市场将呈现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双轨并行、在不同领域竞争共存的局面。
智驾技术“狂飙突进”
或将改变汽车生态
倘若说新能源汽车上半场竞争的焦点在于电动化,那么下半场制胜的关键无疑是智能化。
尽管车圈近期对于智驾的讨论颇多,在本届齐鲁春季车展现场,智能驾驶依然是消费者购车时绕不开的焦点。
不止一位销售顾问表示,目前他们已经不主动去过多宣传自家品牌关于智能驾驶方面的优势。而在此之前,宣传自家智驾水平能达到“L2.99级”是业界常态。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L2级以上智能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超过 55%。在被称作“智驾元年”的2025年,汽车智能化竞争愈发激烈,一开年便有十余家车企陆续跟进全系车型智驾策略,超过20款智能化新车扎堆涌入市场。
《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报告显示,在市场层面,智能化已然成为中国消费者购车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高达90%的消费者愿意为高阶智能驾驶服务额外付费。
在齐鲁春季车展现场,一位年轻的消费者小张向记者透露,智能化是他购置新车的关键因素,智能化体验程度甚至超越了传统汽车性能指标,但是目前各家车企的智驾水平都无法令他彻底满意。“尤其是在看过了近期的几个爆燃事故之后,我对智驾功能的选择比之前更为谨慎。”小张说。
一位汽车4S店负责人称,自去年开始,随着智能驾驶价格逐渐下探,汽车智能化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据了解,去年小鹏汽车、广汽埃安就将高阶智驾下放至15万元级车型。尤其是小鹏汽车,在将高阶智驾下放后,销量飙升,成功迈入月销3万辆的行列。
今年2月,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覆盖价格区间下探至10万元以下。这一举措为智能驾驶行业注入了信心,同时也迫使其他车企加速布局智驾技术的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汽车消费市场的变化是技术发展与消费者观念转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能驾驶的兴起,将重新定义汽车的使用体验,并将持续带来深远影响。
未来与挑战并存
协同破局走出“机遇迷雾”
2025年,国补政策的持续推进、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逐步回暖,为汽车消费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然而,诸多挑战也如影随形。
记者现场走访鸿蒙智行、领克、林肯、沃尔沃等多个展位发现,尽管目前消费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但也依然面临着消费者决策谨慎、需求多样、行业竞争加剧等多方面挑战。
“现在许多客户都会在网上主动查询很多资料,甚至有些客户比我们还要专业,所以我们只能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才能在推销过程中‘不落下风’。”岚图汽车的销售顾问表示。
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传统燃油车市场也在奋力寻求突破,通过降价、升级配置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这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此外,备受关注的智驾,在消费领域也有一定挑战。智能驾驶的安全可靠性问题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要点。虽然目前L2级辅助驾驶已逐步普及,但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在法规、伦理以及技术层面仍存在诸多挑战。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庞晶认为,总体而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在2025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要实现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车企和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
庞晶表示,政府应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强化对市场及技术发展的监管与支持力度;车企要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消费者则要依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产品。唯有如此,才能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实现多方共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