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惠及500万农村居民!重庆将实施“七项行动”提升农村饮水质量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提升农村饮水质量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明确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农村饮水县域统管,提升农村饮水保障服务能力,确保农村居民长期稳定喝上“放心水”。

方案明确,到2027年,有效解决特殊干旱年份整村连片缺水问题,基本解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农村地区饮水问题,大幅提升农村饮水质量,惠及农村居民500万人。特殊干旱年份因旱缺水人口控制在2‰以内,重点水源工程覆盖率达90.8%,规模化水厂覆盖率达72.5%,自来水普及率达95%,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县域统管。

方案明确将实施“七项行动”,稳定提升农村水质。

水源提升行动

结合水网建设规划,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优化城乡供水水源布局,着力解决水源调蓄调配能力不足、易旱区域时节性缺水等问题。对水源水量保证率不高或水质安全风险隐患较大的区域,综合采取优质水源置换、新建蓄引提(调)水工程、水源连通等措施,多源互济提升区域水资源配置和联合调度能力,逐渐减少水量、水质稳定性较差的小微水源。2025—2027年,实施水源提升工程611处。

水厂提升行动

加快农村水厂规模化、规范化建设,着力解决农村供水水厂布局不科学、制水能力不足、工艺落后等问题。大力推进规模化水厂建设,扩大规模化水厂供水覆盖范围。对规模化水厂难以覆盖的偏远地区,加快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与改造。加快设施老化、净水工艺落后的供水工程维修改造,提升制水能力和工艺水平。规模化水厂能延伸覆盖的区域原则上不再新建小散供水工程。2025—2027年,实施水厂提升工程1480处。

管网提升行动

合理布设供水管网及调压站、调节池等附属设施,加快老旧供水管网改造,着力解决管网输配水能力不足、老化破损等问题。加快城镇及规模化水厂管网延伸,强化相邻水源之间、水厂之间的管网连通。根据村镇供区用水负荷变化及供区范围拓展等情况及时改造或延伸供水管网,提升管网输配水能力。更新改造早期建设且陈旧、劣质管材管网,减少管网漏损。2025—2027年,建设管道长度2.57万公里。

水质提升行动

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水源水质不稳定、净化消毒设施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选址论证,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监督管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面划定保护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面纳入基层自治管理范围。2025—2027年,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76处,配套完善集中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3114套,建设规模化水厂水质化验室配套项目168个,提升各区县疾控中心水质检测能力和25个区县水质检测中心检测能力。

数字能力提升行动

按照数字重庆“1361”整体架构,在数字水利应用场景中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数字化监管体系,着力解决农村供水工程态势感知能力不足、监管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2025—2027年,建成“政务·农村供水保障”子应用,配置集中供水工程在线监测设备748处,规模化水厂全面实现在线监测。

管理能力提升行动

全面推进县域统管,建立相对统一的农村饮水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农村饮水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区县明确县域统管主体,实施县域或片区农村供水工程统一管理、运维、服务。主城都市区,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营管理。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农村规模化水厂、条件较好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依托供水企业全面推行企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偏远山区小散工程因地制宜实行“公司+”统管模式。2025—2027年,新增标准化管理工程1276处,规模化水厂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县域统管。

应急能力提升行动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处置机制,提升农村饮水风险事件“四预”能力,着力解决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逐步完善农村供水工程平急两用应急保障体系。健全农村饮水风险防控与处置预案体系,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县域统管主体、规模化水厂分别制定农村饮水应急预案。健全干旱缺水、水质污染等风险防控、处置全链条工作体系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025—2027年,实施农村饮水应急能力提升工程17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