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嗒嗒二嗒嗒,向左转,抬胳膊,压手腕……”一大早,淄博经开区南定镇西山社区老年大学的活动室就传出了欢快的节奏声,20位身着彩裙的银发舞者正随乐起舞。这支平均年龄55岁的“美年华”舞蹈队,用翩跹舞步绘就社区“积极老龄化”的生动画卷,成为南定镇基层文化书院的鲜活样本。
“我们想把这份文化记忆传承下去。”创始成员肖阿姨拿着珍藏的老照片说道,“舞蹈队成立于2013年,随着老一辈成员逐渐退出,新一代退休职工接过接力棒,在保留传统扇子舞、形体训练的基础上,创新融入爵士舞、现代舞元素,让老团队焕发新活力。”十年来,她们从企业礼堂跳进社区广场,从节庆演出走向文化惠民舞台,足迹遍布城乡。社区党委为这支特殊团队量身打造了“成长计划”:不仅将200平方米的活动室升级为专业舞蹈教室,装上了镜墙、把杆等设施,还创新建立了“银青互助”机制。青年志愿者们定期为舞蹈队提供摄影摄像、视频剪辑、音乐制作等数字技术支持;擅长非遗技艺的老年队员则在活动室开设传统手工艺传习课。这种“数字技能换非遗技艺”的互动,让小小的活动室变成了连接两代人的文化桥梁。“年轻人教我们用短视频记录舞蹈,让我们赶上了潮流;我们教孩子扎灯笼、剪窗花,传承老手艺。这才是真正的老有所为。”队员王阿姨展示着手机里的舞蹈视频,满脸笑意。
每逢周二、周四的排练日,舞蹈队还会将训练成果转化为“文化服务清单”,重阳节敬老汇演、新春百姓大舞台……今年以来已开展公益演出5场。这种“排练——服务——提升”的闭环模式,使团队从兴趣小组蜕变为社区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暮色渐沉,活动室的音乐再次响起。这群银发舞者旋转的身影,映照出西山社区“以文惠民、以文化人”的治理理念。在这里,老龄化不是岁月的减法,而是文化生命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