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的小村庄里,李大爷可是个远近闻名的人物。他已过杖朝之年,八十好几了,却身板硬朗,行动自如,那精气神儿,与同龄人相比,仿佛年轻了十岁。每当有人好奇地向他请教健康长寿的秘诀,李大爷总是和蔼地笑笑,说道:“哪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呀,就是每天吃得香、喝得好,排便也顺畅罢了。” 一旁的陈先生听了,不禁想起自己已故的父亲。他的父亲七十多岁就离世了,晚年饱受便秘之苦。由于排便极为不畅,常常一周多都无法正常排便。身体只进不出,毒素在体内越积越多,排不出去,老人被折磨得痛苦不堪。陈先生心里明白,父亲的健康就是这样一点点被消耗殆尽的。
排便频率:窥探健康与寿命的窗口?
很多人觉得,几天不上厕所,不过是小事一桩,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排便这件看似平常的事,背后隐藏的危害远超想象。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开展过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他们对 50 万国人的排便习惯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通过仔细分析排便频率与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发现每天排便超过 1 次的人,相较于每天只排便 1 次的人,出现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高出 12% 和 33%。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每周排便少于 3 次的人群,同样面临着较高的缺血性心脏病和主要冠状动脉疾病风险。
也许有人会纳闷,排便次数怎么会和心血管疾病扯上关系呢?其实,排便频率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衡的一种外在表现。排便过于频繁,意味着胃肠蠕动过快,食物还没来得及被充分消化吸收,就匆匆被排出体外。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和能量供应,还可能导致血压出现波动,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相反,排便过少,肠道蠕动过于缓慢,体内产生的废物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体内堆积起来。这些废物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会趁机进入血液,给心血管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Nature》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也指出,通过对 2 万例人群长达 11 年的随访观察发现,肠道菌群的健康状况与人体寿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肠道菌群越健康,人体就越显 “年轻态”;反之,则可能显得更为 “衰老”。虽然目前尚未有确凿的研究证实排便频率与长寿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上述这些研究已经充分表明,肠道健康,也就是拥有良好的排便习惯,不仅仅反映了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还与人体的免疫、代谢等多个重要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至关重要,建议大家每天保持 1 - 2 次的排便频率最为适宜。
排便异常:身体发出的紧急健康警报
排便情况与我们的整体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尤其是当出现以下这些异常排便情况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这很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紧急的健康警报。
黑便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大便呈黄褐色。但如果大便的颜色突然变成黑色,且质地发软,表面还有光泽,那就需要格外小心了。这种情况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柏油样便。除此之外,肠胃疾病发作或者胃肿瘤破裂等严重问题,也都有可能引发黑便。
黏液便
要是发现大便中夹杂着大量黏液,也不可掉以轻心。一方面,可能是近期饮食过于油腻、辛辣,或者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导致肠道需要分泌大量肠液来辅助消化。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肠道发炎、感染,甚至是肿瘤等病理性因素导致的。
便血
便血可是肠癌的常见信号之一。当肠道内出现肿瘤时,粪便在通过肠道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与肿瘤发生摩擦,从而导致出血。当然,除了肠癌,像痔疮、肛裂以及其他结直肠类疾病,也都有可能引起便血。所以,一旦发现便血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可能存在的病症。
粪便变细
当肠道中长出肿瘤,随着肿瘤不断生长、浸润直肠,排便时就会受到肿瘤的压迫,进而导致大便的形状发生改变。大便可能会变得比往常更细,或者出现明显的压痕。患者还可能会有排便一次无法排尽的感觉。
异常腹泻
频繁出现腹泻,也有可能与癌症有关。比如胰腺发生癌变时,就可能诱发消化系统出现异常,表现为频繁腹泻。而且长期腹泻会加速体内营养物质的流失,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一旦出现此类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排查潜在的风险。
经常憋屎:身体正在遭受的无声伤害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憋屎的经历。几个小时或许还能勉强忍受,一般来说,最多憋个一两天,便意就会强烈到让人无法再忍耐。但你知道吗?在英国有个堪称 “奇人” 的家伙,因为运毒被捕。为了不把体内藏毒的证据拉出来,他竟然硬生生地憋了 47 天的屎。这不禁让人好奇,人真的能这么长时间不拉屎吗?实际上,排便的忍耐阈值在主观意识的控制下是可以提高的。那些经常憋屎的人,直肠需要积累更多的粪便才会产生便意。粪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越久,对人体健康越不利。
也许又有人要问了,憋回去的屎到底去了哪里呢?这就得从大脑中枢这个 “总控制阀” 说起。当我们憋屎时,大脑中枢会发出 “不可以拉” 的指令,肛门外括约肌收到指令后,会主动收缩,将粪便憋回乙状结肠。所以,这些被憋住的屎就会跑到结肠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便中的水分会被结肠重新吸收,大便也会变得越来越干硬,便意也会逐渐消散。长期如此,很可能会引发便秘的问题。而粪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就越大,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以下这些危害:
增加发生肿瘤风险
长期憋屎会使肛肠负担加重,而且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会促使氨、硫化氢和大肠埃希菌等有害物大量滋生。这些有害物质会对结直肠造成损害,长期刺激结肠黏膜,就会增加诱发相关肿瘤的风险。
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憋下来的屎会变得干结,导致后续排便困难。当人们用力排便时,腹压会急剧升高,这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情况更容易引发心源性意外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由此可见,有便意时及时排便,保持规律的排便节奏,对个人的肠道健康乃至整体身体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