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春耕农忙时节,走进晋源区大康农业科技园的智能化育秧大棚,只见全自动育秧机正在高速运转。播施底土、播撒种子、覆盖浮土、传送进棚、喷淋给水等工序一气呵成,整个育秧过程“科技范”十足。
园区技术负责人张慧平介绍,通过严格管控土壤PH值(4.5-5.5)、水温(28℃-32℃)及饱和浇灌技术,配合测土配方新工艺科学调配30余种土壤有机成分,使秧苗7天破土1公分,出苗率达95%以上。今年新建的5个智能大棚占地5亩,可同时培育2800个育秧穴盘,产出秧苗满足400余亩稻田需求,其中12个新品种及彩色稻种将重点用于稻田公园种植结构调整。目前首批秧苗已破土,预计5月底即可开始出棚插秧。
值得一提的是,晋源区稻田公园的300亩晋祠水稻全部采用富硒有机种植模式。经国家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其硒含量达到0.723mg/Kg,远超普通大米标准。经过三年有机转换期,2024年12月正式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成为晋源区首个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产品。
“随着晋祠泉水的逐步复流,我们的水稻品质还会进一步提升。”张慧平信心满满地表示,“科技赋能传统农业,让千年晋祠大米焕发新生机。相信今年晋祠大米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丰景’。”
并州新闻 记者 毕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