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时时防隐患 安全每一天】户外游玩,野游风险需警惕!

户外游玩,不得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对公众开放的区域,不要在滩涂、河道、山脚、泄洪道等区域游览、野营和露宿。增强涉水活动安全意识,遵守安全规定,不在危险位置拍照;警惕落水、跌落等风险。

野外或未经开发管理的水域

很多“网红打卡地”

存在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

极易发生意外事故

溺水事故大多发生在野外水域,包括江河、水库、水塘、溪流、水潭等,其危险程度往往超出想象

水况复杂

野泳时,游泳者可能遭遇暗流、漩涡、水草等,容易发生意外。

水质不稳

野外水域的水未经消毒,水质差,细菌多。一旦与皮肤伤口接触,易造成病毒、寄生虫入侵。

水温不定

夏日气温高,水面与水下温度差距大,极易造成抽筋,进而增加呛水甚至溺亡风险。

人员稀少

野泳场所通常人员稀少,一旦发生意外,很难第一时间求救或被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1.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2.即使是习水性的人,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5.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一旦溺水,如何自救?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如何自救?

1. 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

2. 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

3. 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4. 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5. 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人员。

会游泳的人遇突发状况如何自救?

抽筋:

1. 腿抽筋: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2. 手指抽筋: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可仰面漂在水上。

呛水:

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采取其他措施。

遇到漩涡:

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漩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

被水草等缠住:

1. 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

2. 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抓的东西,让身体浮出水面。

3. 若没有,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

看到有人溺水怎么办?

1. 在岸上通过“叫叫伸抛”法施救。

■“叫”:大声呼救,寻求周围更多人的帮助;

■“叫”:拨打110、119、120等报警求助;

■“伸”: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树枝、木棍、竹竿等递给落水者;

■“抛”:将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空塑料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帮助其漂浮待援。

2. 如果具备下水救援的条件,救援者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再托起他的身体,让头露出水面,侧游上岸。


来源:沈阳应急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