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每一次出发抵达 都是对生命的敬畏

当地时间3月28日12时50分许,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中位置距离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不远,这里人口密集。社交媒体里的地震现场视频和职业敏感告诉我,这场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救援难度可能会超乎想象。

不多久,手机电话响起,接听、挂掉,我知道我要再次出发了。

每一次出发,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敬畏——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记录,才能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事实和真相。

想要做好灾难报道,除了有勇敢的心、专业的新闻技能,还要有适合的器材和对可能遭遇状况的预判,而准备可以让自己连续稳定工作的物资这种“小事”却是最耗时耗力。

地垫、睡袋、头盔、治疗外伤的碘酒、红花油、驱蚊水、酒精湿巾、敷贴、口罩、感冒药、肠胃药,止泻药,户外长裤、皮肤风衣、短裤,保暖内衣,速干内衣,两副眼镜......

“饱带干粮,热带衣”,在灾害现场,对于所有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变化,都需要保持警惕。

每一次抵达,更是对逝者、伤者生命的一种敬畏。

当地时间3月29日晚,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救援队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

29日上午,我和同事从香港出发,经由曼谷转机,于缅甸当地时间29日下午抵达仰光,然后转赴内比都。

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千床医院,我看到了小朋友的哭泣,看到了老人换药时痛苦的表情,也看到了受伤的百姓眼中对于中国救援队医生到来的期许。

3月31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千床医院,在地震中受伤的楠达琳在临时病床上接受治疗。

3月31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千床医院,2岁的泽內阳武在临时病床上接受治疗。

3月31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千床医院,地震伤员在树下的临时病床上接受治疗。

3月31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千床医院,一名地震伤员在医院空地搭建的帐篷中接受治疗。

3月31日,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的专家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千床医院查看。

3月31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千床医院,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的专家评估地震伤员病情。

在老百姓居住的街区里,我看到了为躲避余震在树林中打地铺的一家19口人,他们坚持晚上全家人都回到树林后才一起吃饭,“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吃到食物”。我看到了住在土路边上的一个年轻的女孩,仅仅依靠网上自学而获得4级汉语水平证书的她,梦想是可以去中国读书,毕业后成为一名中缅翻译。

3月31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一名女子在土路边做晚饭。

3月31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地震受灾民众在土路边的树林中过夜。

3月31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地震受灾民众在土路边的树林中吃饭。

3月31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孩子们在土路边的树林中过夜。

因为对于生命的敬畏,我认真倾听,拍下瞬间,仔细记下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并希望用我的照片告诉世界。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自己的每一次出发抵达,都是在对敬畏生命做出影像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