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家长带小朋友观展。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参观者在观看展出的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签名版)。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参观者在观看嫦娥六号返回器(前)和嫦娥六号降落伞(后)。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参观者在拍摄展出的“金蟾号”智能机器人,该机器人是一个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机器人,也是嫦娥六号配备的专属“摄影师”。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小朋友通过放大镜观看展出的嫦娥六号样品光片。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展出的嫦娥五号岩屑样品(月球正面样品)。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展出的嫦娥六号岩屑样品(月球背面样品)。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展出的玄武岩国旗。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观众观展。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参观者在观看展出的天问一号环绕器模型(中)。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家长带小朋友观看展出的YF-77发动机。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观众观展。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