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AI生成
昨日晚间,药易购(300937.SZ)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收43.8亿元,同比下降1.1%;归母净利润1636万元,同比下降72.5%。公司认为,业绩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受到院外药品终端市场零售规模下降向上传导,导致药品批发行业市场需求下降,公司毛利和毛利率同比均下滑。
这是其数智化转型的“剧痛”一面:院外流通市场持续收缩、电商业务全面失速、AI赋能医药尚未跑通,进而向低利润且“贴身肉搏”的C端市场寻求第二曲线,“三费”激增再创新高,应收计提减值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在医药连锁“万店内卷时代”的残酷洗牌中,这种突围路径正在加剧其业绩波动性。
资产减值以及"三费"全面上涨,是导致药易购净利润降幅远超营收下滑的核心逻辑。年报数据显示,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上涨31.90%至2.51亿元,创近三年新高,主要系子公司电商业务加大线上推广投入所致;管理费用增长23.50%至7098万元,源自业务扩张带来的人员薪酬增长及战略升级产生的咨询费用;财务费用同比上升27.16%至889万元,借款规模扩大,利息支出压力增加。
图源:choice数据
药易购表示,2024年公司全面布局第二增长曲线,搭建C端全域触达能力。具体来看,包括积极参与连锁药店投资,积极获取连锁牌照资源,拓宽互联网平台B2C店铺矩阵,其中通过控股方式投资的连锁药店包括健康之家连锁、康乐康连锁、重庆修竹大药房连锁等。
但在医药连锁的关店潮中,公司净增长门店数为下滑状态:2024年药易购控股的加盟店数量有1508家,较上年的1669家下降161家。
并且,虽然公司官宣线上B2C业务收入由2023年的1748.22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5696.94万元,增长率达到225.87%,但对比营收总额,其业绩增量还非常小。
钛媒体APP注意到,公司三费合计占营收比重达7.6%,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费用端全面承压,由此,公司对研发投入收缩了19.94%至1546万元,研发人员数量大减,由119人减少至74人,下降37.82%,年轻人再度在裁员潮中首当其冲,30岁以下研发人员数量锐减52.46%,仅剩29人。
图源:公司公告
减值计提是利润端第二重打击。报告期内资产减值损失达1782万元,其中应收账款坏账计提2214万元,存货跌价计提962万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至12.83天。
除了向C端要增量,药易购2024年还扩建西北区域平台以横向拓展市场,但其数智化转型的核心之一——医药电商业务却呈现全面收缩态势。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医药电子商务收入14.41亿元,同比下滑15.6%,成为拖累营收的主因。关键运营指标全线走弱:年平均月活跃用户2.58万家,同比下降3%;年客单价3.74万元/家,较2023年的4.57万元骤降18.2%。
图源:公司公告
月活用户与客单价双降,意味着药易购的平台流量变现能力显著减弱。作为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药易购利润主要来自于产品的进销差价及返利,“低利润,高周转”是其模式特点之一,前述经营数据已显著承压。
某种程度上,这与行业态势不无关联。根据米内网数据,2024年,全国药店零售规模(药品+非药)达6,119亿元,同比下滑1.8%,客单价也进一步下滑。另外,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低于门店数量的增长,导致行业内竞争激烈。
2024年4月,重庆鑫斛药房在“内卷”之下破釜沉舟,宣布调整价格模式,不仅确立自己的定价体系,还公开了厂家设定的进价和售价,引发轩然大波:其所有商品对会员按出厂价加1%至14%销售,成为会员的条件是缴纳100元的年费,借此绕过了传统代理商。以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为例,目前出厂价(供货价)为9.00元/盒(5支装),重庆鑫斛在此基础上顺加3.4%,也就是9.3元/盒(5支装)进行销售。
此举迅速引发了一场市场风暴:上游太极集团(600129.SH)等数家药企以"违反价格管控协议"为由停止供货,同业也纷纷讨伐,发起"正价联盟"。重庆鑫斛随后亦顺势打出一记太极推拿成为营销顶流:
图源网络
2024年11月,药易购公告以1500万元拿下重庆鑫斛5%的股权,双方以新工业盈利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合作。
面对重庆鑫斛“创新平价模式”还是“摧毁医药流通环节的价值传导机制”的极端两极化评价,药易购的转型焦虑在这种参股决策中可见一斑。(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黄田)